天山網訊(通訊員梁程報道)乾凈整潔的水泥路面,集文化、休閑、健身於一體的文化健身廣場,拔地而起的村辦公陣地前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廣播里播放著輕快的“白樺林”……走進薩爾塔木鄉瑪胡村村委會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建築設計安閑舒適的景象:
  哈巴河縣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新建了47個村級辦公陣地、維修了23個,徹底改變了以往全縣108個村有組織無“陣usb地”的現狀。現如今,像瑪胡村一樣的“家園式”村級辦公院落隨處可見,村幹部的幹勁足了,農牧民群眾心中也有“譜”了。
  老百姓網站優化有了自己的文藝隊
  “以前村裡沒有辦公室,沒有活動場所,小青年當鋪們扎堆打牌、酗酒鬧事、打架鬥毆是常事,現在村裡有了活動室,我們閑了就來打打球、健健身,感覺真好。”正在打乒乓球的薩爾布拉克鄉村民葉斯波力抹去額頭上的汗水開心的說。
  現在每個村文化活動室都配備了供黨員、群眾娛樂的音響、棋類、撲克牌及健身器材等活動用品。離縣較近的加依勒瑪鄉、庫勒拜鄉的許多農牧民自行組建的文工隊在農閑之時,深入各農牧村,給群眾送去快板、相聲、民族歌舞、阿肯彈唱等群眾喜聞樂西裝外套見的民俗文化節默更是為農閑的農牧民群眾送上了文化大餐。目前,全縣108個村共舉辦了各類演出近400餘(場)次,受益群眾達5萬餘人。
  村裡的“科學院”很紅火
  “現在我大棚蔬菜棚里的反季節辣椒、西紅柿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已經是縣上各大酒店、農家樂的搶手貨了,生意紅火的很!這還多虧了我們村的技術培訓站吶!”加依勒瑪鄉蔬菜大棚協會會長張學平說起自己學習技術的過程來,簡直是如數家珍。像張學平這樣通過村技術培訓站學到大棚蔬菜生產技術的菜農有15戶,他們投資新建了一批蔬菜大棚,年收入達到每戶每年3萬元。
  現如今,該縣108個村先後通過“專家課堂”由農牧民點出培訓的“菜單”,從縣、鄉涉農部門請來了專業技術人員對照“菜單”舉辦各類科技知識培訓班306場(次)。同時,還利用村級遠程教育站點,把農牧民科技培訓辦到了網上,使參加培訓的農牧民普遍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
  今年以來,該縣各村農牧民科技知識培訓聘請各級教學技術人員達123人,有300餘名鄉“土專家”、“田秀才”登臺進行“現身說教”。
  村裡的事群眾說了算
  “以前開村民代表大會還要借用鄉小學的教室,現在可好了,我們有了自己幹事創業的“家”,感覺真是幹勁更足了!”薩爾沃依村村黨支部書記高友山說道。該村自從有了自己的辦公陣地,就把民主決策作為為民服好務的源頭工作來抓,村裡的大事小事都要通過“兩會兩票”機制決策,通過召集村民代表發揚民主、集中民智,不但提高了村民參政議事的主人翁意識,而且為科學決策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全縣通過“兩會兩票”決策機制共解決各項事務208件,涉及資金達2000多萬元。  (原標題:哈巴河縣村陣地:農牧民自己的新“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76srra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