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援助給中國帶來什麼?--解讀《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 安蓓、趙超、王希)10日發表的《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就2010年至2012年中國對外援助情況進行介紹。這是對2011年中國政府首次發佈的《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的補充和延續。
記者就中國對外援助相關熱點採訪了有關專家。
近1億貧困人口 為何還要對外援助
近年來,社會對中國對外援助的關註度日益提高。其中不乏質疑的聲音: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有近1億貧困人口,為何還要拿出大筆資金對外援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徐偉忠說,從援助學原理看,經濟能力較強的國家,在正常的貿易投資和經貿交往中獲利較多,有義務對市場經濟中相對不足的一方給予補償。這是國際認可的慣例。
根據白皮書,亞洲和非洲是中國對外援助的主要地區。中國對外援助資金更多投向低收入發展中國家。
“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攻堅階段,更需要穩定的國際環境,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和穩定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需要。”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王成安說,對外援助作為國家的一項戰略性支出,在發展和鞏固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友誼、促進雙邊經貿關係、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
中國對外援助也是對國際社會的回饋和承擔國際責任的體現。徐偉忠說,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一直接受國際社會援助。這些援助不僅補充了中國經濟建設所需資金,更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設備、技術、管理經驗和理念,促進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從基礎設施援建到民生“輸血” 中國援外更趨理性
從坦贊鐵路到非盟會議中心,在傳統印象中,中國對外援助更偏重於基礎設施建設。“過去中國援建樓堂館所比較多,但近年來呈現出更註重民生和培養受援國自主發展能力等新特點。”商務部國際發展合作研究所所長王濼說。
2010年至2012年,中國對外援助資金的近50%投入受援國減貧、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等民生領域;超過61%的援助資金投向最不發達國家和其他低收入國家。
中國民營企業萬寶糧油在非洲莫桑比克加扎省的7萬畝標準糧食田今年預計產量達7000萬斤。與此同時,位於安哥拉首都羅安達郊區CATETE農場的上萬畝土地上,中國旱稻品種“綠旱一號”又將迎來豐收,把當地糧食畝產提高近10倍。
“解決13億人口吃飯問題的中國正將自己的經驗搬到非洲等不發達地區,幫助他們扭轉長期糧食供應不足的局面。”王濼說。
王成安說,中國近年更註重區域合作機制下的對外援助,並積极參与國際交流合作。“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中國對外援助方式更靈活,姿態更開放,心態也更成熟理性。”
更加註重援助實效
根據白皮書,2010年至2012年,中國對外援助金額為893.4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對外援助金額超過3400億元。
中國對外援助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堅持量力而行,儘力而為”,從自身國情國力出發,盡可能使援助發揮最大效益。聯合國規定,發達國家每年至少應將其國民生產總值的0.7%用於對外援助。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外援助雖不及這個比例,但力圖達到更好效果。
“為提升對外援助效果,中國更註重依靠市場發揮作用,並通過人才培養等方式增強受援國造血功能。”王濼說。
通過給予有外交關係的最不發達國家零關稅待遇,2008年以來,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最不發達國家第一大出口市場,吸收最不發達國家約23%的產品出口。2010年至2012年,中國共舉辦1579期官員研修班,邀請近4萬名發展中國家官員來華研修。
納谷魯中烏友好醫院是中國政府援助烏干達建造的一所綜合醫院,目前是烏干達規模第二大的公立醫院。中國援烏醫療隊就在這裡辦公。2013至2014財年,這家醫院為近18萬人次烏干達病人免費提供醫療服務。
“中國的援助使烏干達普通百姓可以得到優質醫療服務,我們期待在醫療衛生領域同中國展開多方位合作。”烏干達衛生部國務部長薩拉·歐彭迪說。 (原標題:專家解讀《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 Jul 11 Fri 2014 03:13
專家解讀《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留言列表